提起电厂,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这样的场景——巨大的冷却塔、高耸的烟囱、滚滚的白烟。但如今,不烧煤不烧气、没厂房没机组、不占土地资源的“看不见的电厂”,正在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悄然重塑全国能源格局。
4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这大体相当于北京、上海高峰用电时的负荷总和。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贝股通》,重点提出,要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负荷侧各类分散资源并协同优化控制,充分发挥灵活调节能力。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获取相应收益。
展开剩余79%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
业内普遍认为,虚拟电厂即将步入快速发展期。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到2030年,虚拟电厂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市场研究机构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报告则显示,2024年,全球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已达18.6亿美元,预计在2024—2032年将以37.7%的年均复合增长持续扩张,至203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39.8亿美元。
不生产电,只当“搬运工”
何为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其实并非新概念。早在1997年,经济学家西蒙・阿韦布赫就提出了虚拟电厂的相关概念。他在《虚拟公共设施:新兴产业的描述、技术及竞争力》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受市场驱动的独立实体间灵活合作,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高效电能服务而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
自2001年起,欧洲各国就开始开展以集成中小型分布式发电单元为主要目标的虚拟电厂研究项目;同期,北美也在推进相同内涵的“电力需求响应”,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引导用户错峰用电,保障电网系统稳定性;而我国在“十三五”时期,也已在江苏、上海、河北、广东等地相继开展了虚拟电厂的试点工作。
虚拟电厂架构图贝股通
随着虚拟电厂的发展,其定义与定位发生了变化。《指导意见》给出了权威界定:虚拟电厂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运行方面,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在市场交易方面,可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简言之,虚拟电厂不生产电,而是电力的搬运工,通过智能调度、实时监测和深度分析技术,统一调度分散的负荷资源,达到类似调节电厂机组出力的效果,平衡电力供需。虚拟电厂的电力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其聚合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车等向电网提供的富余电力;另一类是虚拟电厂通过控制其聚合的可调节负荷,削减用电高峰时的电力需求,所节省的部分等效于向电网提供了电力。
未来已来,虚拟电厂驶向千亿蓝海
未来,无论是在功能拓展还是作用发挥上,虚拟电厂都将在中国电力系统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虚拟电厂将分散的能源及负荷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调配,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规模化利用,在资源整合、控制技术和市场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对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具有重要价值。”东南大学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高赐威在第三届综合能源服务创新发展大会上介绍道。
东南大学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高赐威
虚拟电厂的核心价值在于改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模式。虚拟电厂利用系统集成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与需求变化,精准调控各类聚合资源运行情况,推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管理从单一、被动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变为协同、主动的智慧模式,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同时,虚拟电厂还是缓解供需矛盾,保障电力安全的重要手段。虚拟电厂将单体容量小、分布散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通过参与现货、辅助服务、需求响应交易等实现价值发现和传导,能够在电力供需平衡困难时实现高效率、成规模的快速响应。
虚拟电厂还在促进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培育新增长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先进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虚拟电厂可以引导用户侧各类资源与配电网运行有机协同,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纳水平,还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平台作用,为海量小规模、无法独立参与电力市场的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提供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为电力市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正泰安能山西户用光伏整村开发项目
尤为重要的是,虚拟电厂还具有优秀的经济性。根据国家电网测算,通过火电厂实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元;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激励等环节投资仅需500亿元至600亿元,仅为火电厂成本的12%~15%。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灵活性资源聚合平台,不仅为能源行业带来技术革新,更为民营企业创造了参与能源革命的新机遇。《指导意见》明确,“鼓励能源企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积极投资虚拟电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虚拟电厂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共同推动技术及模式创新。”伴随着政策红利、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放开和AI大模型的技术突破,这个“隐形电厂”或将成为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的切入点。
在正泰集团的持续赋能下贝股通,正泰安能正在积极布局虚拟电厂业务,着力构建能源管理盒子、绿电绿证交易、电力交易平台、能源交易算法、能源管理平台五大核心能力,在虚拟电厂的广阔蓝海中探索可持续的创新模式,深度挖掘并最大化释放分布式能源的灵活价值与绿色效益,为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发布于:浙江省嘉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